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依托于“耕读传家仁美秧田”——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该村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近30年来,全村 1373户村民,先后走出了700多名大学生,博士 26 位,硕士 176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学子, 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本次活动以“力耕种·勤诵读”为主题,通过农事劳动、文化学习等多形式活动,让现代化城市中的孩子远离城市喧嚣,从劳动实践活动中走近耕读世家,传承优良传统,从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礼仪、明事理、思未来。
想放眼世界,先放眼农村,那里有着孩子们从未见过、感受过、体验过的惊喜!整齐的队伍,热情的讲话,飘扬的旗帜,师大思沁中学的同学们即将伴随着夏日的火热青春启航。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由人力向畜力发展的产物,是传承至今,运用广泛的技术。如何驾驭耕田配合劳作,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体验。通过现场的牛耕体验,学子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感受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同时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小清新五张图▼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忙中有闲,趣味横生
同学们不仅仅经历了辛苦的体力劳动,更需要劳逸结合。一组妙趣横生的小游戏,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丰富了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团队的作用,在竞技中学会了团队协作,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各自的友谊,更为班级的和谐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竹编是来源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手艺回归生活,让非遗得以传承。竹编技艺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反映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感受这项来自民间的工艺,在折叠之间感受美,并学着发现美,创造美。
夜色降临,烟花灿烂,多才多艺的同学们纷纷献上自己的才艺,篝火点燃了热情,歌声和笑声洋溢着青春,大家一起分享着自己的收获,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自我,欢声笑语随着烟花照亮了天空。
文化溯源,耕读魅力
农耕博物馆陈列着秧田村读书郎的往事荣光,保留着一个村庄的耕读记忆和荣耀历史,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件、一段段文字向同学们述说着耕读精神,同学们回眸历史,探究耕读世家的前世今生,学习优良传统家风;在一个个治学精英、功德楷模的身上,了解乡贤反哺故事,体悟耕读传家文化内涵。
龙舟是自古流传的习俗,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和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同学们在竞渡的同时感受它流传千年的内在魅力,在团结奋战中体会中华的传承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