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2021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命运、时代同步伐
百年正是风华正茂
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我们更应保持奋发姿态
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加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7月9日-10日,师大思沁中学高2019级学子前往革命圣地浏阳,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01缅怀胡耀邦同志抵达浏阳市,在红色班旗的带领下,同学们步行来到胡耀邦广场,这里群山环绕,松柏耸立,现场气氛肃穆庄重。在胡耀邦同志铜像前,师生们列队整齐,缓缓走到铜像前,敬献花篮、敬礼,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重温革命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大家来到胡耀邦故居及胡耀邦纪念馆。“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胡耀邦故居里的桌椅器皿、点滴细节展现了这位中共总书记真诚平易、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政治生涯;纪念馆里,同学们重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一幅幅恢弘画卷、一部部悲壮史诗,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不仅生动展现了胡耀邦的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也彰显了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质,以及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
为进一步了解红色历史,勇担时代使命,同学们以表演的形式回溯历史,亲自当上了一回小演员,一起出演了红色历史舞台剧《矢志兴邦》。全剧目以红色和历史为依托,以音乐和舞蹈为载体,浓缩展现了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拼搏前进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歌颂了以胡耀邦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兴邦”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
▲同学们冒着高温排练
全剧目分五个场景同时进行排练,“血战到底”、“胜利在前”、“矢志兴邦”、“英雄赞歌”、“少年中国”,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由舞台编导老师进行分组指导,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场景的排练活动。最后通过登台汇报演出,集体呈现此次研学活动的成果。
熊熊篝火
唱响青春热情
夜幕降临,熊熊篝火如跳动的音符腾空而起,歌声、舞蹈点缀着这个充满欢乐的夜晚。同学们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舞台上的身影成为了这个夜晚最亮的星。
感悟峥嵘岁月
牢记初心使命
九十多年前,秋收起义部队曾在此会师休整,并对起义路线做出重大调整,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种下了星星之火。在浏阳文家市镇秋收起义纪念馆,大量的文物和照片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秋收起义时期的历史场景,在讲解员生动详实地解说下,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秋收起义的全过程及其伟大意义,认识到了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追寻伟人足迹
坚定理想信念
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由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大量的文物和照片资料生动再现了秋收起义时期的历史场景,同学们领悟农村包围城市的红军创举,也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898年9月28日,戊戌变法失败,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彼时的谭嗣同年仅33岁。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的典型代表,鼓舞着无数后辈救国图存,激励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愿壮士英灵长眠,先烈精神永存。
沐浴儒风
对话先贤
在古代,孔庙既是祭拜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也是读书人识字习礼的学堂。走进浏阳文庙,青瓦红墙,一片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次为思沁师生担任讲解志愿者的是来自浏阳市浏阳河中学的耿静好同学。虽然她年纪不大,却是浏阳文庙的“小小讲解员”和“优秀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守护人”,两年来坚持利用节假日为游客讲述文庙的前世今生。
在耿静好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按照古代传统礼仪,向孔子行拜师礼,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对孔子这位传统文化至圣先师的深厚敬意。
回眸峥嵘岁月
展望美好未来
红色研学
既然是对党百年华诞的礼赞
也是对红色岁月的传承
作为新时代青年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
用饱满的精神踏实学习、努力进步
以优异的成绩致敬百年奋斗
强国之路
有你,有我